1.学院概况
医养健康学院是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的特色二级学院,由原医养健康学院(成立于2021年3月)与护理学院(护理学系始建于2001年,2018年9月正式建院)于2025年7月深度融合组建而成。学院现开设有养老服务管理、健康服务与管理、康复治疗学、护理学四个本科专业,现有在校生4146人。依托学校医学背景及两院资源整合,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“医养护一体化”人才培养高地。
学院拥有国家级“医疗护理员专项能力培训实践基地”,省级“贵州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”、“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基地”等资质,是全国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高质量建设联盟理事单位。办学条件优越,社会声誉卓著,为区域乃至全国医养健康与护理事业培养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2.办学特色
学院秉承“健康促进”与“五育并举”的育人理念,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学科集群,涵盖医疗护理、健康管理、康复、养老照护等方向,构建“医养护一体化”特色体系,通过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育人模式,与政府机构、医疗机构、康养企业、保险公司的等建立广泛合作,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。
3.师资队伍
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精良、专兼结合、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,现有专兼职教师218人。其中: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70余人(含正高),中级职称教师70余人。博士16人,硕士46人,学士及其他156人。90%以上的专业课教师为“双师型”教师,具备丰富的临床医疗、护理实践、健康服务管理、社会工作及行业实战经验。
教师团队中包含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,多人获国家及省市级教育教学相关荣誉奖项、教学成果奖。教师们积极承担科研项目,承担省级教改项目8项、校级教改项目20余项;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;获师生专利15余项;指导国家级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。学院高度重视师资培养与发展,持续选派教师赴浙江大学、贵州省康复医院等知名学府和机构进修学习,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。目前以,已获批省级金课1门,校级金课3门,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。
4.实验实训条件
学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,设计理念先进,高度模拟真实医疗、康复、养老及健康管理场景:
校内建有基础护理实验室、内外科护理实验室、急救训练室、模拟ICU、分娩室、妇儿病房、新生儿沐浴室、虚拟仿真实验室、养老服务管理实验室、健康服务与管理实验室、康复医学实训中心、健康评估实训室等多个现代化实验中心(室)。
校外基地: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第一、二、三医院、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、成都大学附属医院、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、惠州市第三、第六人民医院、珠海市养老中心等40余家国内知名的三甲医院、康复医院、康养机构、社区服务中心、健康企业等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合作关系。
多渠道、全方位、高仿真的实验实训条件,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、临床思维能力、人文关怀精神和岗位胜任力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5.学生培养与就业
学生培养:
学院在“医养护一体化”人才培养体系支撑下,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鼓励学生多维度、全方位成长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、创新创业大赛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、护理技能大赛、社会实践及见习活动,成效显著:
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奖项85人次以上,省级奖项27人次以上,市级奖项20人次以上,校级及院级奖项千余人次。
参与市级大型社会实践1500余人次,校级社会实践/见习2330余人次。
护理学专业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持续保持在98%以上。
学生在校期间可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、养老护理员、育婴员、健康管理师等多项职业技能证书。
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赛事历练,学生知识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、沟通能力、应变处置能力、创新能力和学习动力得到显著提升,人才培养质量广受认可。
学生就业:
学院毕业生以“基础扎实、技能过硬、素质全面、适应性强”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青睐,就业前景广阔,地域分布广泛(覆盖贵州、四川、重庆、广东、上海、北京、海南等地),主要就业领域与方向包括:
临床护理:各级综合医院、专科医院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护理岗位。
健康管理与促进:健康管理机构、专业体检中心、健康咨询公司、健康保险公司、企事业单位健康管理部门,从事健康管理师、健康风险评估师、健康促进专员等工作。
康复治疗:医院康复科、康复医院、社区康复站、疗养院、运动队、保健中心等,担任康复治疗师。
养老服务与管理:养老机构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、旅居养老基地、智慧养老企业,从事养老机构管理、高级护理、老年社工、养老项目运营、康复辅具营销、老年保险服务等工作。
健康产业:健康相关产品(医疗器械、保健品等)的生产与经营企业。
政策研究与监管:卫生行政部门、医保机构、行业监管机构、法律服务机构等。
教育与科研:医学院校、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、科研及跨文化交流工作。
社区健康服务与老年照护:社区健康服务中心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。
毕业生在各自岗位上展现出优秀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潜力,为服务人民健康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着重要力量。